5月29日下午,人文学院在恕园13号楼305室举行心理沙龙讲座。本次沙龙以“剁手与囤货,淘宝节的玄学——淘宝节日中的囤积现象与背后的心理学”为主题,共有14位同学报名参加,我院辅导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余慧菊老师担任嘉宾。
首先,在座同学们自由发言,就生活中经历的囤货与剁手现象,以及即将到来的淘宝购物节进行分享和讨论。各位同学踊跃发言,描述了自己各种有趣且略显焦虑的购物心理,如“看到产品搞活动,就会忍不住买买买”“很多时候会有用完需要未雨绸缪而囤货预备的焦虑,促使囤货行为频频发生”“因为各种活动,或是室友拼单而购买许多本不在预算内的商品”,大家将讨论聚焦于:为何这样的行为会不受控制,到底是怎样的心理动力驱使了我们不停买买买?听完大家的发言,余老师从自身的购物经历说起,她指出,从心理动力的角度来看,一定范围内的“剁手”还是“囤货”具有一定积极的心理作用,但过犹不及,应理性看待。针对两种现象的频繁发生,余老师从大学生的现实压力与虚拟娱乐、社交缺失与心灵空虚、童年的家庭教育、广告盛行下的消费主义导向等角度分析了大学生非理性购物现象的诱发原因。针对大学生日常剁手与物品囤积过多等现象,余老师对在座的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增加现实社交,多与同学、朋友外出购物,减少网购频率;涉猎一点经济学知识,重新认识广告以及广告与现实生活的差异;及时清点身边物品,学习断舍离,从心理上了解自己真实需求。
本次心理沙龙的举行,帮助同学们排解了非理性购物的焦虑心理,为同学们厘清了虚拟购物背后的心理动因,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意见,启发了同学们对互联网时代生活方式的思考。(文/许诺 图/心理素拓中心提供)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