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更好的自己
心理这个东西很奇妙,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自己都把握不了自己。李老师,我之所以选择你的通识课,是因为上学期接受过您对人文学院团委的团辅活动,从那一刻起,我喜欢上您的课,所以我把星期四的课调掉,去上这门通识课。
每星期一次的心理课,就像一个心理驿站,在这个心理驿站,我不断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警醒自己。课堂以小组大组这种灵活的方式,所有的人积极参与,赋予了这个课堂不同的意义,赋予了课堂灵动的色彩。课上有许多东西触动到我,第一节的认识自己和家庭,当我去想自己的家庭和成长的环境时,我非常非常不愿意去想,我不愿意去触碰那些东西,因为它们让我很伤心,但是你又告诉我们,有些东西不愿意去碰,但是它们确确实实在那里存在,它起着作用,影响着我们,而我们在躲避它、绕开它,唯一正确的方式是面对它,这一节课让我刻意去想、刻意去面对它,虽然很难受,但是我只能面对。接下来一节的价值拍卖课上,我虽然买到了很多东西,但是我却没有买到自己真正在乎的东西——家人和朋友,我在想我为什么那么没有勇气去付出所有去买这些东西,我是害怕买不到更多的东西还是觉得这些东西在我心里并不是非常重要,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犹豫不定和贪心,这也让我更深刻地想要去认识自己、发掘自己。在性格课上,我认识到了自己最稳定性格的优势和不足,我在想这样的性格对我有什么影响,我缺乏哪些更好的东西,为了让自己更好,我要怎么做,去做出更好的改变。在情绪课上,我明白了人的情绪有许多许多种,当我们不自觉地掉入一种情绪时,可以允许自己短暂沉入这种情绪中,但是必须要走出来,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让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要做情绪的主人,拿着快乐的钥匙,但是,我发现有一些情绪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想要控制却控制不了。在信任课上,当自己在残疾人和拐杖的转换中时,我体会着那种信任和被信任的感觉、依赖和被依赖的感觉,同时,在那刻我体会到健康是多么重要,我们要尽力去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好好得去保护爱护它们。在时间管理课上,填写自己的时间统计表和饼状图后,发现有许多时间不知不觉地溜走了,我意识到了管理时间的重要性,生活中充满了重要紧急与否的事,但是我们往往并没有分清这些事的轻重缓急,甚至把所有的事都拖成紧急且重要的事,让自己变得匆忙、烦躁,甚至不知所措。在乐观与悲观的课上,通过测试,我得知自己是一个轻度悲观的人,我会想,其实有一些事的出现就是一个事实,有时候甚至我们的改变是徒劳的,是一种无力的挣扎,与其郁郁寡欢,不如坦然地去面对它,有时候自己不是与事情过不去,而是与自己过不去,但是,一个人真正要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真的很难,但是我会尽力去改变自己对待事物的态度。最后一节课上,我们带着小组成员的祝福离开,觉得很欣慰。
这门《做更好的自己》的心理课,或许并没有教给我很多的方法、措施,但是却去提醒我去关注那些不曾关注的事,去让我思考这些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它让我去想,我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为什么我会这样做……让我知道,人是一门很深奥的哲学,自己并不一定深刻地认识了自己、认清了自己,这门课至少起了一个启发作用,“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都要花一些时间去思考自己、发现自己,我究竟是为什么去做它,它对我有什么意义。
后来,我终于鼓足勇气去找您谈心,您说我其实一直都是在试探,一直是小心翼翼的,我坦白说,在整个过程中,我并没有意识到是在试探,但是或许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试探,这让我明白有一些东西是在无声无息地影响着我的行为,尽管我拒绝它、排斥它。我找您谈心的初衷并不想说那些,因为我一直将它们尘封在心底,从来不碰,从来不动。但是我现在很庆幸我说出了这些,让您帮我分析,我一直以为我不去在乎它们、关注它们,它们就不会对我产生多大影响。但是,现在我才知道,其实,它们一直都在起作用,一直都影响着我,我明白了我为什么那么没有安全感,为什么做什么事都那么小心翼翼,为什么我总是觉得很孤独、很苍凉,为什么我总是觉得自己将自己活生生掰成两半,总是很纠结很矛盾,总是想快乐但心底有隐隐的悲伤……这些和我不愿触动的事息息相关,我必须去面对、整理这些复杂的感情。但是我发觉当我整理的时候,表面上我整理得好,但是实际我真正做不到将它们分那么清,我内心终究觉得自己是孤独的,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我想要带着它们去生活,但是在内心我仍然不愿去碰它们。就像您说的,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处于一种迷茫、空虚的状态,或许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位置,确立自己的目标,鼓足勇气去做。在仅仅两次的心理咨询中,我觉得我获得了很多,如果我不来咨询,或许我一直都是在自欺地不在乎地生活着,但是,至少现在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更清楚的认识,我明白了那么多的为什么,我清楚了自己的位置,我明白自己需要改变,在改变之前必须去整理那些不愿触碰的东西。
老师,最后我只想说谢谢你,希望在明年的春天,继续到心理驿站聆听您温柔而启迪的话语,将心灵成长的接力棒传下去。
张丽红